被困在家里的人们,忙着四处囤货,顺带也认识了一家叫 3M 的公司。过去一整年,此公司卖出去了 20 亿只 N95 口罩,口罩制造商的身份深入人心。
多数人不知道,世界 500 强公司里,3M 排名第 96,在特斯拉之前,跟可口可乐不相上下。
炒股人士熟知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涵盖了 30 家美国公司的股票,里头就有 3M。
你可能会疑惑,这样一家 没什么名气 的公司,到底凭什么?打开 3M 官网,点进产品那栏,就会找到答案:此公司,实在是太能造了。
很多人晚上睡觉怕吵,爱用一款橘色的隔音耳塞,3M 造的;某宝上月销 3 万 + 的百洁布,3M 旗下一个叫思高的牌子做的;还有荧光色的便利贴、居家必备的透明胶带,痘肌最爱的痘痘贴 ......
这款橘色的 3M 1100 防噪声弹性耳塞,是如今淘宝上最火的耳塞之一
诞生于 1902 年的 3M,用 100 多年的时间,把自己发展成了一家高端杂货店,售卖着各种不太起眼的 小 东西。而很多人的生活,不能离开它们。
恐怖的是,这些普通人常见的消费品,也只占据 3M 去年出售的收益的 17%。
就拿汽车举例,3M 称得上 全能 ,产品横跨数十个部门,从汽车材料、零部件,研磨、粘合、喷漆、抛光、贴膜,到汽车出厂后的美容保养、维修等,一应俱全。
这是 3M 1080 车改色膜 改造 过的跑车,这个系列有超过 100 种颜色可供选择 / 3M 中国
见过路上会反光的交通标识牌吗?在这样的领域,3M 已经深耕了 80 多年,是关键 玩家 之一。
日益火热的口腔行业,也有 3M 的一席之地。你去医院看牙,填充用的树脂很可能是 3M 产的。跟风做个正畸,新装的自锁托槽大概率也是原装进口的 3M 牌。
3M 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口腔行业方方面面,小到一根牙线M 的业务,甚至发展到了航空航天领域。1969 年,当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 人类的一大步 的时候,穿的就是用 3M 合成橡胶做的太空重力靴。
50 多年过去,3M 慢慢的变成了世界上所有主要飞机制造商的供应商,用途广泛的密封胶、防雷击的 LSP 材料、透明聚氨酯保护罩 如今,在一架波音飞机上,3M 的产品几乎无处不在。
什么概念呢?从成立算起,3M 的一款新品从研发到上市平均只需 17 个小时。2018 年底,3M 又提出一个新目标,每年推出约 1000 件新品。也就是说,平均时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至 9 个小时。
关键是,3M 忙着造新产品,在市场上 攻城略地 也没耽误。比如高速公路的道路标牌,常用一种叫微棱镜膜的反光材料。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近 90% 的微棱镜膜都由 3M 提供。
还有大众熟悉的口罩,早在疫情前,提起防霾口罩,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 3M。
在爱车的人眼里,3M 是卖汽车贴膜的;在医生眼里,3M 是卖听诊器跟口罩的,如果是牙医,卖的就是牙科材料;在喜欢玩模型的胶佬眼里,3M 又是卖砂纸的 ......
同样都是产品线繁杂的百年企业,宝洁主要做日化,可口可乐做饮料。3M,怎么就如此与众不同,成了一家 什么都造 的斜杠公司?
诺基亚造纸,三星做面条,跟这些科技公司类似,3M 也有一个魔幻的开局:挖矿。
20 世纪初,3M 还是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五个创始人的目标是刚玉,一种极为坚硬的矿石,可拿来做砂轮、砂纸等的磨料。
可挖了好几年,也没见着刚玉,3M 决定转行生产砂纸。这次依旧不顺利,搞得公司差点破产。
1920 年,3M 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干湿两用的防水砂纸。这种砂纸很耐磨,还能减少打磨时产生的有害灰尘,深受汽车厂商欢迎,3M 随之进入汽车行业。
5 年后,3M 里一个年龄小的员工,用遮蔽胶带解决了汽车喷漆时粘胶残留、涂料脱落的问题,同时也帮公司开发了一个新领域:胶带。他继续埋头钻研,又过了 5 年,史上第一款透明胶带诞生。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对便宜的透明胶带如获至宝,用它来修补身边一切可以修补的东西,书本、窗帘、纸币,甚至是衣服和鸡蛋上的小裂缝。自然而然地,3M 打入了消费品市场。
之后的几十年里,礼品丝带为 3M 公司打开无纺布产品的大门;录音磁带和录像带让 3M 闯入好莱坞,斩获奥斯卡奖;外科手术辅巾,则帮助 3M 进入前景广阔的医疗行业
截至 2019 年底,3M 获批的发明专利已超越 12 万项,覆盖 23 个细致划分领域。多元化的产品线,共同撑起了一个营收超过 322 亿美元的制造业 巨头 。
从一家失败的挖矿公司,到世界 500 强企业,必须得说,3M 是幸运的。
如果砂纸检测员理查德 德鲁没有坚持在上班时间 摸鱼 ,研究遮蔽胶带,也不会有他接着发明透明胶带,发起产品制造实验室的故事。要知道,这个实验室后来为 3M 取得多项突破创新,比如反光材料、透气的医用胶带、泡沫胶带、装饰用丝带、口罩和呼吸器等。
更关键的是,当初不支持德鲁的 3M 总裁,在看到他成功以后,也开始反思,制定了一个 15% 规则 ,允许员工自由利用 15% 的上班时间,尝试新想法,便利贴的发明就是这么来的。
但凡工程学硕士理查德 卡尔顿嫌弃公司给的月薪(65 美元)少,也不会有他在 3M 创建中央实验室的故事。这里,后来走出了一批不相同的领域的优秀发明家。
不变的是,这些实验室里诞生的 小发明 ,一直都在指引着 3M 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家已经连续派发股息超过 100 年的成熟企业,3M 什么都造 ,显然也是有利可图。
从 1926 年开始,到 50 年代早期,除了制造砂纸,3M 相继进入了汽车、胶带、反光材料、氟化工、录音录像设施、医疗保健、无纺布和复印机生产等一系列领域。
在此期间,3M 投在研发上的每 1 美元,平均都能收获 28 美元的销售收入。
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绝对是个惊人的数字。美国接连经历大萧条和二战,多数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而 3M,靠着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迅速壮大起来。
在公司收入超过 1 亿美元后不久,1951,3M 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正式进军海外市场。
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欧洲、亚洲国家则处于战后重建阶段。对于已经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拥有一定工业化生产能力的 3M 来说,这是最好的进入时机。
依靠创新产品填补市场空白,以及本土化等一系列策略,只用了短短 41 年,3M 就将海外收入的占比提升到了 50%。到了 21 世纪初,3M 的商业版图,已经扩张至超过 60 个国家。
这里面也包括中国。1984 年,3M 在上海注册成立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几十年后,中国成为 3M 在亚洲的一个重要市场,以及制造中心。你可能不知道,光是去年第二季度,3M 位于上海漕河泾的一家工厂,就为美国生产了接近 1.7 亿只 N95 口罩。
进入新世纪之前的 20 年里,3M 企业主要投资的产品线,有一半都 消失 了。绝大部分都是 3M 主动卖掉或分拆的业务,包括录像带、复印机、心血管和骨科外科产品等等。
就拿复印机来说,这项发明曾颠覆了复印的定义,让 3M 在 1955 至 1970 年之间,成为这样的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者,更为 3M 的收入增长和国际化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随后在跟日本施乐的竞争中,3M 的复印机丧失了技术优势,利润率逐渐下降,反过来影响到了公司别的业务的发展,最终被卖掉。